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正文

英语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50201)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类>

编辑:必赢bwin网址大全 发布日期:2025-03-11

一、专业简介

必赢bwin网址大全有40多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前身系设立于1980年的德州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最初只设有英语教育专科。2001年开设英语本科;2019年英语本科(师范类)专业开始招生。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博士4人,校级教学骨干4人,校级青年教学骨干3人。常年聘有2-3位外籍教师,并从从中小学、教科院聘请行业导师参与教学工作。该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资料室的图书、期刊、工具书种类齐全;配有语音实验室9个、多功能同声传译语言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室设备完善,能够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该专业秉承“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英语师范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多元实践与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植根德州、面向山东、融入京津冀,培养政治立场和职业信念坚定、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英语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厚实、教学能力过硬、人文素养较高、具备较强的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在中学及其他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区域骨干教师。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教师职业,为人师表,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具备新时期“四有”好老师的素质。

目标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英语教育现状,具备科学的英语语言教育理念;能够熟练驾驭英语课堂,力争成为有教学特色、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

目标3:具备较强的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英语语言学科特点,自觉进行综合育人。

目标4: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跟踪学科前沿,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实现专业自觉;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英语教研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紧跟国际外语教育发展动向与前沿,能够较好地将国际前沿与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

(二)毕业要求

【践行师德】

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规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英语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会教学】

学科素养:掌握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

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英语学科知识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具备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学会育人】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英语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及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学会发展】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英语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教学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英语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三)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践行师德】

1. 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规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指标点分解:

1-1政治素质: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能成长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1-2 师德修养:系统了解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党的教育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师德规范,为人师表,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依法执教: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德法兼备,遵纪守法,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2. 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英语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指标点分解:

2-1 职业认同:具有从教意愿,认同英语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热爱英语基础教育事业,能够陈述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在教育实践中感受和认可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从事中学英语教育的意愿和情怀。

2-2 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信任学生的责任意识;崇尚真知,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勇于探索。

2-3 教育使命:具有积极、乐观、健康、正确的情感、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崇高理想和敬业奉献精神,有志为德州及周边区域内中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路人。

【学会教学】

3. 学科素养:掌握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

3-1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3-2 理解语言与文学、社会文化等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英语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3 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4 具有较为开阔的专业视野,了解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4. 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英语学科知识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指标点分解:

4-1 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教育学、英语学科教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中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了解中学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能够分析中学英语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4-2 教学技能:掌握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粉笔字、钢笔字的书写技法;掌握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实施教学计划,并能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评价。

4-3 教研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批判性反思,不断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梳理、教学研究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

【学会育人】

5.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指标点分解:

5-1 认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学德育的目标与内涵,掌握正确的德育教育方法,自觉开展德育工作。          

5-2 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原理和原则、基本策略与方法,具备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能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妥善地解决遇到的突发性现实问题。

5-3 掌握中学生发展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熟悉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能够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并展开对学生的多元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6. 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英语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及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指标点分解:

6-1 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征;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掌握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能力。

6-2 掌握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设计综合育人目标,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有机结合,开展相应的育人实践活动;参与组织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具有全员育人意识;自觉树立为人师表的模范意识。

6-3 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在英语教育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陶冶;结合中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树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意识;具有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意识。

【学会发展】

7.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英语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对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解决英语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指标点分解:

7-1 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批判思维和质疑精神,坚持求真求实精神。          

7-2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积极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吸收先进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新需求,科学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和自我成长计划。

7-3 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养成反思习惯,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经验、个人体验相结合,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 沟通合作:理解英语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意识;具备沟通合作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需要在教育教学和学习发展中开展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沟通能力,在交流实践中具备独立的思辨和创新精神。

指标点分解:

8-1 正确认识沟通合作对个人发展与成长的重要作用,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价值,懂得学习伙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养成主动与他人沟通的意识。

8-2 能有效践行学习共同体,体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

8-3 掌握沟通交流的一般知识、方法与技能,具备与政府公职人员、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社区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相关经历体验。


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1. 师德规范

H

M

H

M

2. 教育情怀

H

M

H

M

3. 学科素养

M

H

M

H

4. 教学能力

L

H

H

M

5. 班级指导

M

L

H

M

6. 综合育人

H

H

H

M

7. 学会反思

M

H

H

H

8. 沟通合作

M

M

H

H

说明:H(高支撑度),M(中支撑度),L(低支撑度)。

三、修读要求

(一)修读年限与授予学位

本科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为三至八年;毕业达到专业学分要求,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在学校规定的弹性修业年限内,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实践环节学分,而且满足下列条件:思想品德考核鉴定合格;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且达到规定标准;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

四、课程设置

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确定。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

(一)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二)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汉/汉英笔译、英语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跨文化交际、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论、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劳动教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从业技能训练、毕业论文等环节。

(四)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1.通识教育课程(见英语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

1)通识必修课程:32学分

2)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分为“四史”类(1学分)、人文素质类(2学分)、科学素养类(2学分)、美育类(2学分)、创新创业类(1学分)、国际视野类(2学分)、“大学语文”(1学分)、“大学生创业教育”(2学分)、“智能AI”(1学分)九个模块。其中,“四史类”“美育类”“大学语文”“大学生创业教育”“智能AI”为限选,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须选修1门科学素养类课程,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10学分。

2 各类课程学分及占比

类别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小计

通识教育课程

32

10

20%

6.25%

26.25%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24

10

15%

6.25%

21.25%

学科专业课程

60

20

37.5%

12.5%

50%

教师教育课程

13.5

3.5

8.44%

2.19%

10.63%

指导性教学计划安排表详见附件